民族脊梁进校园|太行精神宣讲活动走进武汉科技大学,公共艺术学子共铸红色基因
山河铭记,精神永存
为传承红色血脉、弘扬太行精神,4月1日,“民族脊梁进校园”主题宣讲活动在我校隆重举行。由长治市政协、武乡县政协、中共武乡县委组织部和八路军太行纪念馆共同组织伍武乡县“太行精神”宣讲小分队,走进武汉科技大学,与公共艺术学院师生共话革命历史与时代担当,进一步推进武汉科技大学与武乡县校地共建合作。活动特邀多位专家学者倾情讲述,公共艺术专业学子深度参与,以艺术视角对话红色精神,开启一堂生动的思政实践课。

作为活动主讲人,田悦慧副馆长以《太行山上的烽火岁月》为题,通过珍贵影像与历史文物复刻品,生动还原了八路军将士在太行山区浴血奋战的壮烈场景。她强调:“太行精神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是敢于斗争、无私奉献的精神丰碑。新时代青年更应从中汲取力量,勇担使命。”宣讲队首席讲解员田悦慧以沉浸式讲述带领师生“穿越”回抗战年代。从平型关大捷到百团大战,一段段荡气回肠的故事配合情景演绎,令现场掌声雷动。公共艺术专业学生张同学感慨:“魏老师的讲述仿佛让雕塑中凝固的英雄‘活’了过来,让我对红色题材创作有了更深的理解。”
董文滨通过一枚锈迹斑斑的八路军军号、一封泛黄的家书等实物细节,以小见大解读军民鱼水情。他鼓励学子:“艺术创作亦需扎根人民、扎根生活,太行精神不仅是历史,更是创作的永恒源泉。”

范海民老师从艺术视角剖析太行精神的现代表达,结合经典红色雕塑案例,解析“如何用艺术语言讲好中国故事”。他指出:“公共艺术不仅是美化空间的手段,更是传递民族精神的载体。太行山的坚韧与力量,正是当代艺术创作亟需的‘魂’。”
李冰老师以“红色彩塑的创新实践”为主题,分享如何将传统技艺与革命题材结合。他特别提到我校公共艺术学子在红色主题创作中的潜力:“用现代材料重塑历史瞬间,用色彩传递精神温度,这是青年艺术人的责任与机遇。”
本次宣讲活动由公共艺术学院联合由长治市政协、武乡县政协、中共武乡县委组织部和八路军太行纪念馆共同举办,是红色精神的传承之旅与艺术与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也是公共艺术学院与长治武乡共建红色教育基地的开始。太行精神宣讲团用历史照亮前路,用艺术点燃信仰,激励武科大学子以匠心守初心,以创作践担当。
太行精神永不褪色,民族脊梁代代相传!
文案 | 郭米琪
摄影 | 郭米琪 陈思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