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艺“荆”典 武科大师生赴宜昌 探索文物活化教育新路径

发布时间:2025-07-10 发布者:邓名媛 浏览次数:

710日,武汉科技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视觉传达设计系"探艺''"社会实践团队走进宜昌博物馆,开展文化调研。团队在董清丽馆长的全程指导下,系统考察了馆藏文物以及屈原等其他文化主题展区,并就文创设计开发与馆方展开深入交流。此次调研为深化馆校合作奠定基础,通过挖掘博物馆顶流文物、屈原、昭君等文化IP的视觉表达潜力,探索沉浸式展陈与文创设计的创新结合,为活化利用宜昌特色文化遗产、打造美育实践平台提供了学院专业支撑。


    在座谈会上,团队首先向董清丽馆长系统汇报了13套文创方案优化,展示了融合馆藏文物与现代审美的创意产品。随后,团队详细阐述了九歌、屈原主题沉浸式展陈空间的设计构想,通过数字化技术结合互动装置的创新思路获得馆方高度认可。最后,团队重点介绍了针对中小学生开发的博物馆美育课堂方案,将不织布、拼豆豆文创DIY材料包与PPT视频教程和立体绘本进行配套,形成“材料+教程+绘本”的完整学习资源包。

董清丽馆长在项目研讨会上高度肯定了这一创新方向。在交流中特别指出:"这些不织布文物文创作品令人耳目一新,它们让厚重的历史变得触手可及。我们非常期待将这些创意产品引入课堂,在研学活动中开辟新的体验形式。"馆长进一步展望了项目的可持续发展路径:"材料+教程+绘本'的模式极具创新性,既能保证教学质量,又能实现文化传播的标准化。馆方对开发系列性研学方案有强烈意愿,期待与高校探索更深层次、更具创新性的馆校合作模式,让文物教育真正活起来。"

在实地考察环节,董馆长带领团队深入展厅进行专业讲解与空间调研。在青铜器展区,馆长重点解读了楚季铜甬钟春秋漆木建鼓与金属饰片,让师生们体会了古代工匠高超的金属加工技艺

馆长的专业讲解使团队对宜昌文物资源的独特性与艺术价值有了更深刻理解,同时通过实地测量获取展厅空间数据为文创开发、展陈设计和教育方案制定提供了重要依据。

此次调研为双方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通过将高校的设计创新力与博物馆的文化资源优势有机结合,我们探索出"文物研究—创意设计—教育转化"的闭环模式。将珍贵文物资源转化为可触摸、可体验的教育载体通过将文化传承深度融入美育实践,实现了历史文脉的当代延续连接千年前的工艺智慧,破译中华文明绵延不绝的精神密码。为馆藏文物的活化利用开辟了新路径,让沉睡的文物在青春手中重焕生机,为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注入了新时代的活力。以沉浸式体验唤醒文化记忆,以互动式教育厚植文化自信生动诠释了"让文物活起来"的深刻内涵,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贡献了高校智慧与青春力量。



上一条:我院教师应邀参加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与长江国际黄金旅游带高质量发展论坛 下一条:武科大探艺“荆”典社会实践:鄂州博物馆站深挖文化,赋能文创及美育新篇

关闭